老子对德的理解,集中表现在玄德概念的提出,与从《尚书》到儒家的明德传统相对立。
换言之,存有的再探索与新伦理的重建,已经成为廿一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课题。其偏颇、无法令人苟同之处,在于: 1.如果道家之学是专为统治者发言的,我们如何解读《老子》、《庄子》书中,有许多章句显然是站在广大人民立场,对当时政治的控诉与批判。
生态环境严重的破坏,早已使人怀疑科技的更新,果可拯救科技带来的灾难。(五章) 大道废,有仁义。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提供的老子传记,虽然是最古老的史料,但是「迷离倘恍」的措辞行文,确实启人疑窦[16]。果如前述,道家对当代文明的诊断,在基本观念上,不但与海德格有相通之处,认为当前的危机主要源自于遗忘了一项最重要的真理:如果没有天、地、人、我的和谐共在,科技或一切的人文制作,其实是无所谓价值的,他根本不可能实现其丰沃人生的目的。尤有进者,现代科技的进步,虽然可以将人送到太空,但是科技在经济进步主义的推波助澜之下,却逐渐使人不能存活于地球之上。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一是「客观实有」的形态,即将「道」理解为宇宙发生论上的「第一因」,或形上学中的「无限实体」、自然哲学中的「自然律」[10]。(同上,第1卷,第112页) 为了更好地认清黄老道术与《太平经》、汉代佛教的源流关系,他探本求源,考察了黄老之学到黄老道术的演变过程。
这是汤用彤先生梳理佛、道教关系的用意所在。可以说,《太平经》的行世是道教产生的重要标志。综上可见,道教史研究的深化,依然绕不开汤用彤先生确立的研究方法和关注视角。两晋南北朝时佛教与道教因见不同而冲突,由此催生了本末(体用)之论以调和矛盾。
(参见李养正) 由上可知,汤用彤先生对早期佛、道关系研究的特色之一是通过对汉译佛经(包括梵文、巴利文佛经)与道经文献的初步对比,发现了它们在用语和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性。如本起、三界,疑是采自佛经名词。
他还指导研究生王维诚完成了学位论文《老子化胡说考证》,并写有《王维诚〈老子化胡说考证〉审查书》,于1934年共同发表在《国学季刊》四卷二号,取材详备,论据周密,引起学界重视。三是证实《太平经》所载之事实与理论,皆汉代所已有,且关于五兵、刑德之说,若非汉人,则不能陈述若是之委悉。四、《太平经》与老子化胡说的渊源 汤用彤先生治道教史,重视甄别史料,但不限于繁琐考订,而是站在文化移植三阶段理论的高度来纵览所考订的对象。因此,汤用彤先生推测:‘守一盖出于禅支之‘一心。
东汉事佛的楚王英、笮融、襄楷皆在太平道发源地附近。《太平经》流行在山东及东海诸地,与汉代佛教流行之地域相同,其道术亦有受之于佛教者,而佛教亦与其并行,或且藉其势力以张其军,二者之关系实极密切。为了更详尽地解释化胡现象之产生,汤用彤先生又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佛、道相合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其研读价值,见之于下。
说虽不同,而其义一也。先人流恶,子孙受承负之灾。
李贤注曰: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汤用彤先生通过对道教经史的广搜精求,首先确定了《太平经》在道家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太平经》者,上接黄老图谶之道术,下启张角、张陵之鬼教。
现代学界有关这一时代的研究极夥,但主要仍将佛教与道教分开来论,对二者交互影响之研讨仍未见深入。这种思想与印度的轮回观念相差甚远,所以他认为,《太平经》绝对无轮回之说,自无佛家之所谓因果卦爻辞主要是对于卦象及其变化作出描述并给予判断。由此,他能向万事万物敞开,能期待和接纳它们。在这个整体中,也包括了开端、中间和终结。他是人,但并非一般的人,而是和天地最亲近的人,因此,他可以成为天地与人的一个中介。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由此,每卦的阴阳不是均衡的,不是阴多阳少,就是阴少阳多,或为全阴全阳。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除了三阴或三阳之外,两个二阴或一阳,两个一阴或二阳的差异就是其从下经中到上的阴阳序列是不一致的。
当圣人无思无为的时候,他的身心便处在静止虚无的状态。任运自动,不假营造,故无为。
五位是大成,应显扬功德。虽然阴阳八卦已经存在于天地之间,并且作为天地之道在运行,但没有圣人的观象和仿效,阴阳之道就不能充分地显现,也不能为人们所理解。不过,从这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六十四卦的顺序还是有些困难的。但圣人们是如何作易的?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周易》不仅深究了理和性,而且把握了命,也就是天地人终极性的存在意义。
与此不同,《易传》则是对于《易经》的解释和说明。《周易》中象的独特意义在于,圣人们一方面是观物取象,另一方面是依象制器。
但事实上,阴阳只有三次重叠才能形成八卦。上位是终结,应转换危机。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当《周易》理解了存在的命运之后,它就可以解释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同上,第十一章)这本身是《周易》的占卜的程序,但同时也被理解为宇宙生成的过程。阴阳二爻是《周易》最基本的要素,它们的意味是值得探讨的。
一个物品,如龟甲、蓍草等如何可能预测人和物的命运?事实上,关键并不在于占卜所使用的工具,而在于占卜的人如何去占卜。但什么是理、性、命?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关联?一般的观点认为,理是物理,性是人性,命是自然的命运。
就六十四卦的每一卦而言,其六爻都是变化的。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实际上,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不仅意指它们自身,而且意指它们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每卦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其阴阳的构成的数量是不一样的。